“杭州新浪潮”出现的意义,不仅如此

GETTING HIGH ON FILMS

在2019年的秋天,杭州集中展映了饱受关注和热度的三位青年导演之作。他们都来自南方城市,他们都讲述了关于这座城市的故事。人们将他们的出现称为“杭州新浪潮”,他们也成为了观众口中的新一代导演······


散场后,听过很多人对于他们影片的不同评价,也看到过观众对于他们影片的不同行为反应,这是一个很有趣且不同于以往的体验过程。在我们对于一个新浪潮的出现而感到欣喜的时候,这一批新导演在电影中所蕴藏的精神和想法,或许更让人雀跃。



“电影盘活了一座城市,杭州就是其中之一。”


与北京电影圈的深厚底蕴相比,当“杭州新浪潮”逐渐以口碑式的论调出现在观众视线中时,电影盘活了一座城市这个论题,或许以杭州为例是更加具有写实性与对照性的。因为当下的杭州正在以进行中的时态向人们佐证着这个命题,直观的发展脉络帮助观众理解与体验,并参与其中。观众此时,是参与者,也是见证者。


同一时间,同一地点,出现多位青年导演及其作品,这构成了“城市新浪潮”的基本条件。顾晓刚的《春江水暖》,仇晟的《郊区的鸟》,祝新的《漫游》是三部已完成的电影作品,在国际各大电影节上屡获殊荣,引起了国内市场的极大关注。因此,当他们抱团出现时,影迷将其称为“杭州新浪潮”是合理的。


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人们常常热衷于去寻找电影中的城市,比如伦敦西北的诺丁山,海角七号的垦丁,纽约10452的小丑阶梯。虽然碎片化的发展把城市也拆分的支离破碎,但他们的电影逐渐拼凑起来的是这座城市。一千个读者,一千个哈姆莱特。一千个观众,一千个城市景观。关于杭州的城市电影文化,开始萌芽。

undefined

春江水暖/海报

undefined

 漫游/海报

undefined

郊区的鸟/海报



“被称之为新一代,或许就应当保有新一代的个性。”


顾晓刚,仇晟,祝新,这个排序也是他们年龄的顺序。1988,1989,1996,他们就好像是八零、九零一代的创作者代表,仿佛对照了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几大流派。他们的电影在某种程度上,也像极了他们本人。顾晓刚温文尔雅,有着南方人的细腻和柔和;仇晟稳重成熟,有着理工生的低调与沉稳;祝新自由洒脱,有着九零后的烂漫与不羁。他们不仅被称为“杭州新浪潮”的三杰,也常常被称为是新一代的导演。


《春江水暖》低调却有野心,在磅礴的叙事中融入了家族的脉络。古意的美学设计对接现代化城市发展,是非常具有东方特色的电影作品。而《郊区的鸟》和《漫游》则更加具有生气与活力,与《漫游》彻底的无意识和无目的相比,《郊区的鸟》可以说是较为理智与客观的,以中和的态度位于前两者之间。对于这一点,仇晟曾妙喻:“祝新是西湖和城河水系的,精致一点;我是运河和钱塘江水系的,天南地北,比较糙,比较野;顾晓刚是富春江水系,可能更加隐秘和古意一点。”


他们三个人虽然都在这股浪潮中,但所起到的作用却是不同的。既有着承上启下的过渡感,又有着八零到九零的跳跃感。顾晓刚的作品“重”,仇晟的作品“满”,祝新的作品“生”。美学上的差异,叙事手法的变化,时空线索的运用,都充分体现着他们标签化的导演意识。

undefined

春江水暖/剧照

undefined

 漫游/剧照

undefined

郊区的鸟/剧照


“观众读到的世界,或许只是他们眼中的零星碎片。”


这是一个什么活动?

就是一个游泳活动,是真的游泳活动。


“约游富春江,在晓刚的家乡。但是他没有游,他在岸上看着我,这也很符合他的个性。在岸边的石头上,听听音乐,我很喜欢······”这是在某一日论坛上仇晟对于那次约游的回忆。很简单的描述,淡淡的,但是却让人眼眶有些湿润。这种诗意的时光,是难得的浪漫。

undefined


观众对于三部影片的反馈,也像极了人们在日程生活中对常见事物及稀罕事物的反应。对于《春江水暖》的评价纵观下来较为统一,虽有认为没有达到期望值的观众,但整体评价较高。在《郊区的鸟》中,观众的评价有开始走差异化的趋势,比如有些人会认为影片的架构有些空,而有些人则会认为两个时空的设定非常值得起推敲。而对于《漫游》的评价则可以用极端化来形容,“太有趣了,太好玩了”、“没看懂,太难懂了”,言论在这个时候变得两极化。值得注意的是,同样是有分歧的后两部作品,走向也是不同的。观众对《郊区的鸟》所产生的疑问和困惑是远不如《漫游》所产生的那样激烈。这是很具有讨论度的一个现象,因此,“杭州新浪潮”所带来的意义,远不止城市地域的电影文化那么简单,更是观众对于新的创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的一种体验,这种群体化却又个体化的表达是否被接受。


群体化却又个体化?这矛盾吗?

或许,这并不矛盾。


如果要用一个图表来概括他们的创作走向的话,那可能是一个规则到不规则的变化。他们是一批导演,但不是一类导演。



“电影应该回归到电影本身。”


看电影的过程是众生相的有趣反映。这个过程中,有人哭了,有人笑了,有人睡着了,有人离场了,有人困惑了,有人惊喜了。新导演所带给观众的是新鲜的体验和尝试;带给电影的,是一种自由的突破和束缚的挣脱。在某一个城市浪潮的发展过程中,出现这种巨大口碑极端化的评价反而是令人欣慰的。因为观众开始思考和讨论到底什么是电影?什么是好电影?电影就理应如此吗?严格的戏剧冲突和巧妙的结构设置就是合理且必然的吗?完美的、严丝合缝的逻辑体系就是电影所必需的吗?


电影是一个人的电影,也是很多人的电影。这句话反过来也是成立的。

undefined

春江水暖/剧照

郊区的鸟/剧照

undefined

漫游/剧照

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学体系和语言系统,每个人所感知到的都是不一样的。就好像有些观众在影片放映期间睡着了,但睡着的原因却是不一样的。张献民在一次与松太加的映后交流中就表示“你不用因为自己在看电影的中间睡着了而感到愧疚,因为那些睡着了的人不见得比那些清醒着的人看到的少。”多么精彩而又美妙的言论啊。


三位接下来都有不同题材与类型的作品在进行中,年轻导演对于自我的表达方式是新一代导演的特色,或许不应该将其淹没在世俗的,常规的,传统的洞察之中。时代的发展造就了每一代导演的个性与共性,电影是自由的。不能因为没有感同身受的共鸣就否定其存在的意义,生命本身就是无意义的,生活也是,人类的悲欢各有不同。


流动的意识形态造就了艺术的本质,电影是孤独和狂欢的艺术。



-END-



 互动时间 

留言告诉我们

关于“杭州新浪潮”或者“城市新浪潮”

你看到的是什么或你感受到的是什么

我们将选取最走心的五位

送出2019杭州青年影像计划

主题周边一套

(含主题帆布包、文件夹、票夹、手册、T恤)

周边详细介绍戳这里进入


TIPS:江浙沪包邮,其它地区需自付邮费哦

截止时间:11月20日